联系我们

电 话:0411-84777101

传 真:0411-84117800

邮 编:116085

地 址:

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909C

媒体采风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 让“煤代油”“煤代粮”成果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17-07-25        类别;媒体采风        来源:辽宁日报
       提到烯烃和乙醇,一般人都会觉得陌生,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用品的制造,如矿泉水瓶、汽车轮胎、化妆品、洗涤剂等,都离不开这些工业原料。
       以往,烯烃的生产原料主要依赖石油,乙醇生产的主要方式则是粮食及作物发酵法。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经过30多年的努力,终于在煤炭经甲醇制烯烃以及煤基乙醇技术上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并实现产业化,使“煤代油”“煤代粮”等科研成果在我国大江南北落地生根,为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煤炭清洁化利用以及缓解大气污染等提供了重要保障。
       甲醇制烯烃、煤基乙醇技术的总负责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
       上世纪80年代,尚在读研究生的刘中民就跟随导师迈入了煤炭经甲醇制烯烃研究领域,1991年,在新一代甲醇制烯烃催化剂项目起步期,博士毕业不久的刘中民被委以重任担任项目负责人。克服研发条件差、人手不足、研发资金短缺等困难,刘中民团队不断创新,实现了以甲醇制烯烃技术为龙头的一批煤代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位居世界前列。
      “应用研究,其关键价值在于实验室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基于这一认识,刘中民始终站在企业角度把握科学研究方向,他的团队突破的不仅是核心技术,还包括按照行业标准编制工艺包,企业拿到这些成套化的生产技术,就可以直接建生产线。
       自2010年完成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烃技术工业性试验及首次工业化至今,这项技术已实现技术实施许可1313万吨烯烃/年,已投产646万吨烯烃/年。与此同时,按照“转化一代、开发一代、前瞻一代”的策略,新一代的甲醇制烯烃技术正在加紧研发,以持续巩固我国在煤制烯烃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乙醇是世界公认的优良汽油添加剂,对节能减排意义重大。目前全世界年产量约1亿吨,而我国才200万吨。人多地少的国情及粮食安全问题,让刘中民瞄准煤制乙醇这一极富挑战同时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今年1月,大连化物所与延长集团共同研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业化示范项目正式生产出合格的无水乙醇,技术主要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大范围推广乙醇汽油成为可能。4月,大连化物所与延长集团合作成立高技术产业化公司,力图打通科技与社会对接的“最后一公里”,推动煤基乙醇技术产业化。
       在煤化工科研领域耕耘多年,刘中民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十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个人和团队也赢得多项荣誉。如今,在现代煤化工领域,刘中民正带领团队续写新的精彩。